
“潮生碧海”实践队合影
为了铭记建港历史、开创美好未来,全面了解日照港选址建港的历史过程,2021年7月16日下午无码做爱
“潮生碧海”实践队在宁晓文老师的指导、日照港集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日照市石臼港广场,通过参观深入了解与感受石臼港(日照港)的发展历史。
独特广场设计,展现建港历程
通过参观及与日照港工作人员的介绍中实践队员了解到,石臼港广场于2019年开工建设,以石臼港建港纪念碑为中心,全面展现了石臼港选址建港的历史过程。广场为向心环抱式布局,最大化的保持原貌,纪念碑前的两棵樱花树和八棵大银杏树矗立两旁,它们都是建港的见证者和守卫者。“黄海滩头千年睡,日照东岸巨港出”,作为全国货物吞吐量排名第六名的港口,日照港有哪些自身优势呢?根据日照港工作人员的介绍,原来日照港原名石臼港,因地处中国海岸线中部、山东半岛南翼,湾阔水深,陆域宽广,气候温和,不冻不淤,是难得的天然深水良港。1978选址论证,1982年开工建设,1986年开港开放,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孕育、成长起来的现代化港口。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正赶上时代的春风,使日照港搭上了开往发展的快速列车。位于广场中心的是“石臼港纪念碑”,纪念碑建于1985年,整个碑身是一块完整的花岗岩,碑高8.88米,宽2.19米,上面的“石臼港煤码头工程落成纪念”是由原山东省委书记高启云同志题写的。纪念碑四周修建了两层台阶,下面一层六阶,上面一层五阶,寓意着国家“六五”重点工程。日照港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到:“如今已经泛黄的碑身见证了日照港从首年吞吐量的264万吨到如今的超4亿吨,从不足千人的建港队伍到现在9000多人的运营团队。”可以说,日照港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浓缩剪影。
传承建港精神,凝聚发展力量
通过日照港工作人员的介绍,实践队员了解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经过近三年的施工准备,1982年2月17日,石臼港召开建港动员誓师大会,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在既无大中城市依靠、又无老港依托的困难条件下,港口建设者顾全大局、迎难而上,沥血挥汗,按期完成了港口建设任务。石臼港广场的雕塑展现了石臼港破土动工、码头施工、挡浪墙施工、砂石料供应的建设场景。
作为国家“六五”重点工程,石臼港倾注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的忠心。从施工方案、沉箱预制到现场指挥,建设者以港为家、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勤俭建港”的建港精神,被一代代日照港人传承至今,汇聚成推动港口成长壮大的强大正能量。石臼港广场雕塑生动展现了工程技术人员、外国专家、日照县人民、军队医务人员全力以赴支援石臼港建设的感人事迹。同时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也了解到石臼建港的大功臣——侯国本先生的建港故事,在国务院总理李鹏的“黄海滩头千年睡,日照东岸巨港出”的题词石碑之下感受到了石臼海滩沧海桑田的巨变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石臼港建设的高度重视。
不忘建港心,续写强港梦
石臼港广场全面展示了石臼港选址建港的历史过程,大力弘扬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勤俭建港”的历史过程,增强“爱港如家、兴港有责”的使命担当,凝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强港的智慧力量。新时代有新征程,新的征程日照港集团接过前人手中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建设世界一流大港强港为目标,以党建创新为引领,以新无码做爱为滋养,不断攻坚克难,发展壮大。将“建港精神”薪火相传,将“工人伟大、劳动光荣”注入血液,将“爱港如家、兴港有责”化为力量,凝心聚力,共谱改革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通过这次实践,实践队员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当学习日照港建港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新时代青年要用接续奋斗传承伟大精神。预测未来,首先要了解历史。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实践队员对日照港的发展历史有了一个深入地了解,为全面了解日照港的发展情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片:“潮生碧海”实践队
文字:“潮生碧海”实践队
审核:刘伟
编辑:赵璐